墙体彩绘修复,让我们梦回大唐!

   济南墙体彩绘

  在墓室内,工作人员正在用加固剂预处理墙体彩绘济南墙体彩绘

  彩绘专家杨文宗正在聚精会神地修复墙体彩绘

  文/图 记者 张潇

  面前的7位唐朝装饰的少女或持着盘,或捧着烛台,或拿着拂尘笑意盈盈,女孩们跟着一位梳着高高发髻的妇女,似乎正缓缓而行,耳边仿佛传来她们的轻笑声,能感到她们长长的裙裾随着步伐飘动……站在永泰公主墓中的墙体彩绘《宫女图》前,行走在一幅幅内容丰富,墙面精美的大唐墙体彩绘珍品展中,仿佛走进了绚烂而静默的大唐历史。

  千年前的唐朝风格鲜明的建筑、精妙传神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在出土于唐墓中的精妙墙体彩绘里全景式地呈现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深藏于地下的艺术珍品是如何通过文物工作者的发掘与修复完整地呈现于世?记者走进刚刚入围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墙体彩绘珍品展——

  能看出墙体彩绘中的人物在想什么

  “这几幅宫女画是古代仕女图的精品。”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史的博士,他的博士论文主攻的正是唐墓墙体彩绘。他指着《宫女图》告诉记者,墙面的构图非常讲究,人物的比例很协调。“你看,这幅画与前朝画人物有着很大的不同,前朝的人物都是笔直地站立,而这些仕女多为S型自然站立,显得轻松而自然。”程旭说。

  “你看,这些人物的形象多么传神。”在这些珍品墙体彩绘中,程旭独将一幅《客使图》的复制品放在了自己办公室。墙面左边,有三个唐代“外交部”(鸿胪寺)的官员,来访的外国使者有三位,神态都有些紧张疲惫,仿佛正在揣测自己能否得到接见。使者中一位高鼻子秃顶,是个东罗马的使者,一位来自新罗,而第三位使者有些犹豫地站在更远的地方观望。程旭说:“唐墓墙体彩绘技法高超,往往能看出人物的心里在想什么。你看这第三位使者来自东北少数民族,他的神情是不是显得心里很没底?”《客使图》出自章怀太子墓,是国宝级的文物,原本东西壁各有一幅,到如今只剩下了东壁的一幅,这样生动传神的画作展现了盛唐时期高超的人物绘画水平。

  千年前,唐朝的画师如何用纯熟的技法绘就一幅幅线条流畅的墙体彩绘?据专家介绍,他们需在墓葬内壁墙体上涂上一层麦草泥,等烘干后再在上面抹一层白灰水,这就是画家的画布。紧接着,画家就可以根据绘画内容,先勾出大概轮廓,再用淡墨线描绘细节,最后再上色。唐墓墙体彩绘多以红、绿、黄、黑等暖色为主,原料来源于赭石、土红、石青和石绿等矿物,采用平涂、晕染、随线描彩等上色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视死如生”是墙体彩绘的魂

  画展中,一幅高3米到4米,长10米,气势磅礴的墙体彩绘展现在记者眼前,在起伏的山峦间,有着象征皇家气势的宏伟阙楼,步兵骑兵马车的仪仗队浩浩荡荡,旌旗飘飘,这就是著名的《仪仗阙楼图》,整体气氛庄严而肃穆。这是一幅出土于懿德太子墓的国宝级墙体彩绘,墓中共有将近400平方米的墙体彩绘,生动展现了墓主人生前显赫的地位和奢华的生活。

  墙体彩绘不仅反映墓主人身份的高贵,更凸显了当时的时尚,单从墙体彩绘中的侍女妆容来看,浓浓的胭脂铅粉肆意在脸上涂抹,女孩们讲究黛眉的画法要与众不同,仅仅是眉心花钿的画法就有十几种,这反映了盛唐时期文化的宽容,女子在化妆上也在追逐着时尚潮流。

  “中国墓葬文化里有‘视死如生’的理念。”程旭介绍,而绘制在唐人墓葬中的墙体彩绘反映了广泛的题材,墙体彩绘反映着墓主人生前享受的种种礼遇。宗教题材的绘画更是主题之一,精美的飞天、四神的图案引导逝者灵魂升天,厌胜辟邪。而对于现代的观者来说,墙体彩绘则是还原唐代生活场景的“活资料”。

  据了解,陕西共有18座皇陵,堪称“皇陵博物馆”。

  墙体彩绘“贵”在稀和珍

  “从数量上来看,陕西共发掘了一万多座唐墓,而出土唐墓墙体彩绘的墓葬仅一百余座。”程旭介绍,绘制墙体彩绘历史久远,从西周开始到春秋战国直至到秦汉,绘墙体彩绘之风日益流行,到唐朝时到达顶峰,这首先取决于严格的丧葬制度,唐朝规定,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在墓室绘制墙体彩绘。此外,唐朝的绘画作品多作于纸上或绢上,非常难以保存,以至于留存于后世的数量很少。再加上唐时绘画的风格成熟,画作质量高,体现唐代整体社会状况的墙体彩绘才这么珍贵。

  唐墓墙体彩绘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墙体彩绘精品近600幅,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

  “精品展中的代表墙体彩绘共有97幅,最著名的是章怀太子墓《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懿德太子墓《阙楼图》《仪仗图》,永泰公主墓《宫女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精品墙体彩绘宏观地展示了贵族出行、狩猎及郊游,为了便于观众比较唐墓墙体彩绘和唐代传世绘画,展览还专门选出唐代前后传世名画复制品参与展出。

  揭取墙体彩绘像做手术一样精细

  “文物修护者和医生一样,只是我们的保护对象是文物,一定要竭尽全力来修护。”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实验室里,从事文物修护工作30年的杨文宗正在全神贯注地用小镊子整理着一幅墙体彩绘。记者在工作台上看到,这是一幅墙体彩绘的背面,看上去是一些剥离的土片构成,由于一些小土片非常细小,必须用小镊子来一点一点地整理。

  “墙体彩绘的保护揭取,只能在其他方法都不能挽救的情况下被动地使用。因为墙体彩绘本身及其所依附的建筑物是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因此,整体保护是最为理想的。”杨文宗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墙体彩绘修复中心的主任,在他看来,古代墙体彩绘最好是在原地保护,因为如果揭取古墙体彩绘,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必然会给古墙体彩绘造成程度不同的损伤。但是,古墙体彩绘分布范围极广,很多古墓中发现了墙体彩绘,却不能在每一个古墓原址建一个保护文物的博物馆,所以很多古墙体彩绘不得不进行保护性揭取。

  与世隔绝千余年的唐代墙体彩绘是怎样被揭取下来的?在长期从事墙体彩绘发掘工作中,有这样一次经历让杨文宗印象深刻,在小浪底水利工程淹没区有一处墓葬墙体彩绘亟待抢救性发掘,一边是哗哗上涨的水面,一边是要花大力气揭取的珍贵墙体彩绘,时间很紧,几乎没有时间准备,墓葬的现场荒凉少人烟,村庄都离得很远。杨文宗带领着队伍在一处废弃的窑洞住下,开始了日以继夜的修复。时间正是5月底,天气燥热,专家们先加固好墓室,再来对墙体彩绘进行“诊断”,杨文宗解释:“一般来说,墓葬常有地下水的侵蚀,有时,连呼吸都会带下墙面的颜料,所以先要对墙体彩绘进行加固。”加固后就是快速烘烤,使得墙体彩绘表面干燥而背面潮湿便于揭取。

  由于墙体彩绘揭取工作好比做手术,技术要求高,又不能处理到一半就半途而废,一次,杨文宗独自对一墙体彩绘做最后的收尾工作,结束后,他翻过一条山沟才到临时的住处,“一路上漆黑一片,一阵阵风吹着麦浪,确实有些吓人”。等他回到住处一看表,已经是凌晨3点了。而这也是这些文物工作者工作的常态。

  接着,揭取下的墙体彩绘用支撑体加固好,运回实验室,这只是第一步,这次的揭取过程耗时一个月,然而对墙体彩绘保护工作者来说这已经很快了。

  陕西墙体彩绘修复技艺领先全国

  “墙体彩绘揭取回来后,首先要进行简单的清理,分析墙体彩绘得了什么病,详细地了解病史,然后对症下药,出现‘空鼓’要软化表面压平。起甲,就要调整温度和湿度。”杨文宗这样介绍。

  参观唐墓墙体彩绘馆的游客往往会惊叹于唐人高超的绘画技艺。然而这样的精美文物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精湛的修复,揭取仅仅只是墙体彩绘保护的第一步,剩下的过程也更加复杂。一般修复一幅墙体彩绘,至少也需要几个月,半年以上也并不少见。

  修复还是按照传统的手法进行,比如颜料的配置,比如彩绘的手法……但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墙体彩绘修复提供了便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科技的发展对于墙体彩绘修复工作意义重大,仅以支撑材料来说,上世纪五十年代用石膏灌注,非常沉重,不便于运输和展览,如今采用蜂窝状的航空铝材,轻便而美观。

  “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诗人杜甫曾用这样的诗句形容吴道子的画,而用这诗句来形容唐墓墙体彩绘的精美也恰如其分,杨文宗说:“陕西被称作‘皇陵博物馆’,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陵墓墙体彩绘进行保护研究,这次的展出也体现了陕西领先于全国的墙体彩绘修复技艺。”

 

网站地图 | 鲁ICP备17015347号